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華北板塊北緣標誌性幔源岩漿事件研究

大洋中脊的裂解-擴展-消亡和匯聚大陸邊緣的俯衝-碰撞-伸展構成了板塊構造體制下大陸演化的基本圖景。區域大陸構造重建的核心主題就是以事件為綱領表徵地質歷史中這些因果演變的連續過程。無疑,帶有特定過程印記的標誌性岩漿事件是串聯大多呈支離破碎狀態的洋陸演化痕跡的可靠紐帶。這對於古生代-中生代之交因古老克拉通和顯生宙增生造山帶拼合而成的華北板塊尤其如此:眾多年代不清縫合邊界的存在使本區的構造演化歷史依然撲朔迷離,眾多地塊的構造屬性依然莫衷一是。

我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的張曉暉副研究員等人在國際地學期刊《》(Geological Magazine)和《國際地質學評論》(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分別報道了標誌華北克拉通北緣中三疊世後造山伸展背景下的幔源基性岩漿事件和標誌興蒙造山帶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大洋消亡最晚期階段的幔源基性岩漿事件。

發表在Geological Magazine的論文(Zhang et al. Geochemistry of the Middle Triassic gabbros from the northern Liaoning, North China: origi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Geological Magazine, 2009, 146(4): 540-551)報道了張曉暉副研究員等人通過詳細的野外考察、SHRIMP鋯石U-Pb定年與系統的岩石地球化學研究表明,位於華北克拉通與興蒙造山帶過渡區域的遼北法庫地區、一直被看作早前寒武紀侵入體的小房身輝長巖形成於中三疊世(241Ma);其富集輕稀土與大離子親石元素、虧損高場強元素,並具有中等放射成因的全巖Sr-Nd同位素組成和高放射成因的鋯石Hf同位素組成。這些特徵指示其可能源於中亞造山帶型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法庫地區原早前寒武紀侵入體實屬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巖的事實表明,該地區可能不存在大規模的克拉通型前寒武基底。這些輝長巖與華北克拉通北緣其他地區同時代的鹼性巖、A型花崗岩等一起構成了指示造山過程結束的後造山岩漿巖套。

發表在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的論文(Zhang et al. Geochemistry of hornblende gabbros from Sonidzuoqi, Inner Mongolia, North China: implication for magmatism during the final stage of suprasubduction-zone ophiolite formation.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09, 51(4): 345-373)顯示作者通過年代學和岩石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內蒙古中部蘇尼特左旗地區發育的鎂鐵-超鎂鐵巖形成於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岩石類型上以角閃輝長巖為主,地球化學特徵上兼具MORB(洋中脊玄武岩)和島弧岩漿巖的雙重屬性。這些特徵指示其可能形成於MOR(洋中脊)型地幔的部分熔融與俯衝板片流體的耦合作用,並暗示大洋中脊俯衝進入海溝的構造場景。這些俯衝帶上型蛇綠巖生命週期最終階段形成的岩漿事件,與同區具有MORB-OIB(洋島玄武岩)屬性的490 Ma之前的蛇綠混雜巖、~483-471 Ma的弧侵入巖、~498-461 Ma的TTG深成侵入巖以及~427-423Ma的鈣鹼性花崗岩一起記錄了早古生代俯衝帶型蛇綠巖生命週期中經歷的多階段地殼生長過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