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設計之美的依托

我以為,設計這種特有的審美規則並不是空穴來風,它背後有著客觀的依據和需求。可以說,設計之美的依托是市場規律,正是殘酷的市場競爭和適者生存的法則造就了這一審美趣味。

  自大工業時代拔地而起時,傳統的手工藝美學一夜之間在機器的隆隆聲中被滌蕩得體無完膚。工業時代要求大批量、程序化、符合成本利潤法則的新型產品。
一時間,功能主義似乎成為萬古不變的審美法則。其簡潔、科學的設計原則風靡整個文明大陸,造就了前工業時代的歷史奇跡——市場充斥著一色的功能主義的產品,這一時期的設計之美為現代主義風格所主宰。

  為什麼?
  市場規律。
  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功能主義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機器的批量化要求,同時又狡黠地照顧到基本的美學原理,而大眾也從批量的廉價產品中得到了使用性的極大滿足,何樂而不為?

  風格成為流行時,它必然造就審美的異趣,自成體系。功能主義最具影響力的口號是「形式追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認為一件物品或建築物的美和價值取決於它對於其目的的適應性。」

  這一原則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審美體系——簡約主義、極少主義……產生了許多功能形式完美統一的優良設計,並將日常用品引入到了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

  但是,市場的反覆正如股市的跌宕。

  當機器越來越多,生產能力越來越強時,廣大人民開始不再滿足於「用」的簡單要求。

  不可否認,功能主義有著進步的意義、相當的生命力和合理的存在價值。但是,它絕不是萬古不變的金科玉律。一旦生產力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終於有能力購買奢侈品的時候,看倦了功能語言簡略協調和單純韻律的人們便開始垂青於新的造型語素,現代主義灌溉出的冷冰冰的造型語彙開始遭受市場的冷落。

  後現代,這一現代主義的對立派開始在市場上陰謀變革。

  1966年,美國建築師羅伯特·文丘裡(Robert Venturi) 出版了《建築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一書。對功能主義「少就是多」的信條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少就是乏味」。宣揚一種雜亂的、複雜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徵主義和歷史主義。從而拉開了後現代主義設計的序幕。

  可以說,這是純粹的造反——一場視覺上的顛覆和侵略。

  現代主義內斂,後現代主義則張揚,它把內心的狂熱和激情撕扯的淋漓盡致,市場也寬容地默許它誇張表現。這一時代變得五光十色、光怪陸離。

  但是仔細分析,後現代主義的風格(其實後現代主義並沒有風格,它的風格就是蔑視風格和體系)無外乎也滿足了市場的達爾文主義。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過激的革命,完全符合市場的規律。
返回列表